13147094815 18620487148
律师团队
>>
  • 珠三角律师珠三角律师
  • 珠三角律师珠三角律师
  • 珠三角律师珠三角律师
  • 珠三角律师章律师
业务范围
>> 
提供珠三角地区各市县区专业法律服务,免费解答法律问题,处理婚姻家庭纠纷、房产纠纷、公司投资、经济合同、知识产权、刑事犯罪辩护等。
律师在线
>> 

擅长领域
>> 
 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最高院关于被告人认罪会不会从轻处罚?


珠三角律师网 www.zsj64.com


  对于很多的案件一般都是会经过司法程序的,如果说经过了司法程序的话那么就肯定是需要去法院进行解决问题的。对于去法院解决问题一般都会有两个角色,原告和被告。被告在法庭上面是可以认罪的,这样的话一般都会从轻处罚。那么最高院关于被告人认罪的相关规定有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七条第三款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最高院关于被告人认罪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要坚持繁简分流,开展好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引导简单、小额民事案件通过简易程序快速办理,实现诉讼程序多样化、精细化。要探索改革庭审方式,提高庭审质量和效率。要积极开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认罪、自愿接受处罚、积极退赃退赔的,可以探索通过简易程序结案,以提高司法效率,节约司法成本。
  
  为提高审理刑事案件的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结合刑事诉讼工作实际,制定本意见。
  
  第一条被告人对被指控的基本犯罪事实无异议,并自愿认罪的第一审公诉案件,一般适用本意见审理。
  
  对于指控被告人犯数罪的案件,对被告人认罪的部分,可以适用本意见审理。
  
  第二条下列案件不适用本意见审理:
  
  1、被告人系盲、聋、哑人的;
  
  2、可能判处死刑的;
  
  3、外国人犯罪的;
  
  4、有重大社会影响的;
  
  5、被告人认罪但经审查认为可能不构成犯罪的;
  
  6、共同犯罪案件中,有的被告人不认罪或者不同意适用本意见审理的;
  
  7、其他不宜适用本意见审理的案件。
  
  第三条人民检察院认为符合适用本意见审理的案件,可以在提起公诉时书面建议人民法院适用本意见审理。
  
  对于人民检察院没有建议适用本意见审理的公诉案件,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可以适用本意见审理的,应当征求人民检察院、被告人及辩护人的意见。人民检察院、被告人及辩护人同意的,适用本意见审理。
  
  第四条人民法院在决定适用本意见审理案件前,应当向被告人讲明有关法律规定、认罪和适用本意见审理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确认被告人自愿同意适用本意见审理。
  
  第五条人民法院对决定适用本意见审理的案件,应当书面通知人民检察院、被告人及辩护人。
  
  第六条对于决定适用本意见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在开庭前可以阅卷。
  
  第七条对适用本意见开庭审理的案件,合议庭应当在公诉人宣读起诉书后,询问被告人对被指控的犯罪事实及罪名的意见,核实其是否自愿认罪和同意适用本意见进行审理,是否知悉认罪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对于被告人自愿认罪并同意适用本意见进行审理的,可以对具体审理方式作如下简化:
  
  (一)被告人可以不再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进行供述。
  
  (二)公诉人、辩护人、审判人员对被告人的讯问、发问可以简化或者省略。
  
  (三)控辩双方对无异议的证据,可以仅就证据的名称及所证明的事项作出说明。合议庭经确认公诉人、被告人、辩护人无异议的,可以当庭予以认证。
  
  对于合议庭认为有必要调查核实的证据,控辩双方有异议的证据,或者控方、辩方要求出示、宣读的证据,应当出示、宣读,并进行质证。
  
  (四)控辩双方主要围绕确定罪名、量刑及其他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
  
  第八条适用本意见审理案件,应当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切实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
  
  第九条人民法院对自愿认罪的被告人,酌情予以从轻处罚。
  
  第十条对适用本意见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一般当庭宣判。
  
  第十一条适用本意见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有不符合本意见规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决定不再适用本意见审理。
  
  第十二条本意见自二○○三年三月十四日起试行。
  
  对于最高院关于被告人认罪会不会从轻处罚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是可以从轻处罚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认罪都是可以从轻处罚的。因为对于案件来说有的情况是很恶劣的,严重危害社会对社会有很大影响的案件这一般都不会有从轻处罚这一说。
  
  
  


·刑事案件一审审判期限是多久
      刑事案件一审审判期限是多久刑事案件中也是会具体区分一审、二审以及再审的,针对不同的审理阶段,法律规定的审判期限是不同的。今天,我们为您主要来介绍一下刑事案件一审审判期限是多久,希望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帮助。一、刑事案件一审审判期限是多久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一个月以内宣判...


·犯罪人员挪用资金罪能不能缓刑
      犯罪人员挪用资金罪能不能缓刑刑法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


·电信诈骗判死刑有哪些规定
      电信诈骗判死刑有哪些规定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虚拟货币也逐渐受到欢迎,同时线上诈骗的行为也越发猖獗,犯罪分子在改进诈骗手法后,通常对老年人、心理贪利的人群实施诈骗行为屡屡得逞,那么电信诈骗判死刑有哪些规定呢?我们通过下文来了解一下。 一、电信诈骗判死刑有哪些规定 1、犯本罪...


·被宣告缓刑的罪犯要遵守什么规定
      要是罪犯最后一刻被宣告缓刑了的话,此时也不能高兴的太早,毕竟还有一个缓刑考验期。而在这段期间,被宣告缓刑的罪犯也是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的,否则的话就会被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那到底此时要遵守什么规定呢?我们马上为你做详细解答。 一、被宣告缓刑的罪犯要遵守什么规定 被宣告缓刑的...


·有价证券诈骗罪指什么?
      有价证券诈骗罪指什么根据《刑法》第197条规定有价证券诈骗罪,是指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库券或者国家发行的其他有价证券,进行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有价证券诈骗罪只包含,使用变造、伪造的国库券和国家发行的有价证券。构成要件如下: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双重客体,既侵犯了他人财产所...


·刑法中对过失犯罪定什么罪
      刑法中对过失犯罪定什么罪 一、刑法中对过失犯罪定什么罪? 过失犯罪的定罪罪名比较多,我国刑法关于过失犯罪的主要有以下内容: 第一百一十五条 【失火罪】【过失决水罪】 【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一十九条 【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


·刑事案件法律援助向谁申请?
      刑事案件法律援助向谁申请? 一、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条例》第十条和第十一条的规定,公民有下列事项,没有委托代理人或辩护人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或由人民法院指定辩护: 1、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2、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


·犯罪未遂的未得逞应当怎么判罚?
      犯罪未遂的未得逞应当怎么判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首先,犯罪未遂应当负刑事责任。其次,由于刑法规定的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要确定对于犯罪未遂是否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三,在确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况下,要进一步确定是从轻处罚还是减轻处罚。刑法第...


·玩忽职守损失20亿多少年刑期?
      玩忽职守损失20亿多少年刑期?玩忽职守损失20亿应当按照三年以上7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来进行判决。《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


·侵占罪构成要件是怎样的
      侵占罪构成要件是怎样的 一、侵占罪构成要件是怎样的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所有权。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他人的交由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1)要有通过正当、善意、合法的手段,持有他人财...


·如何理解网络金融犯罪概念?
      金融犯罪是在我国经济发展之后,才有的犯罪行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且存在着虚拟性,犯罪主体找到了一个较为安全的实施犯罪行为的平台。虽然网络金融诈骗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但是很多人依旧不知道如何理解网络金融犯罪概念,所以本站我们为您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 一、如何理解网络金融犯...


首 页 | 律师简介 | 服务领域 | 法律顾问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22 珠三角律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律师热线:13147094815 18620487148
18620487148
点击这里给珠三角律师发消息


在线法律咨询